



資訊詳情
中心塑管式電纜是這樣誕生的
【概要描述】
中心塑管式電纜是這樣誕生的
12月3日,星期天,晚上7點,電纜公司負責貨物配送的盛高倉,在員工微信群里發了一個紅包,群里面頓時熱鬧起來。原來電纜公司應客戶要求在26天內完成設備改造、工藝設計,生產出的中心塑管式大對數數據電纜終于完成生產,順利發貨了。
將近一個月前,拿到客戶的樣品,其精細的工藝和設計讓電纜公司的技術人員小小地震驚了一下——樣品線外觀極其圓整,護套表面沒有一絲線纜絞合的紋路,里面的線對全部圍繞中心塑管排列,呈標準的同心圓;每一對線的位置固定,一對反挨著一對,內層和外層分明,無任何錯位跳股現象;屏蔽電纜還考慮了線對的臨近效應,內層與外層的單線結構不同,色譜也有特殊的標記。這樣的結構讓大對數數據電纜的性能非常穩定,當然生產的要求也比較高。
面對客戶的訂單,電纜公司的員工卻很發愁。因為按照目前的設備狀況,無法達到生產的要求,如果放棄接單,損失的不僅是銷售額,還有可能是客戶和市場。經過慎重考慮,電纜公司總經理李金枝果斷拍板,接下了訂單,并制定了先改造設備,再組織生產的方案。
客戶要求的交貨期只有26天,時間非常緊張。李金枝從上海請來以為設備專家,一起來研究設備改造方案,電纜公司還先后兩次派相關的技術、設備和生產人員去客戶的工廠學習取經。兩次學習,機修班長郭志堅都參加了,雖然他平日不聲不響,但心里已經打好了“偷師”的主意。第一次出發前,就把電纜公司的閑置設備進行了全面了解,參觀學習時,認真琢磨對方設備的構造和性能,進行對比,確定設備改造的可行性。第二次做進一步的確認與溝通,并測量了設備的相關數據,以確保改造后的精度。
經過緊湊、充分的論證之后,高登成纜機的改造工作就緊鑼密鼓地展開了,對車間的幾位機修師傅,閑置機器的拆裝比新機器的安裝調試要累得多,一會兒機器故障,一會兒電器柜跳閘,一會兒又有零件出了問題,師傅們的神經隨時接受著考驗。
放線架改造和模具尺寸的確定是這次改造中最關鍵的環節。如果沒有主動放線的張力控制,線對的排列很難做到不跳位,模具尺寸也要非常精準,這樣才能達到定位和定型的效果。如果要購買主動放線架,時間和成本都是問題。最終電纜公司利用現有26頭的被動放線架,進行張力控制和調節,使之盡可能均勻一致,并把閑置的繞線機利用起來,保證纜芯的圓整。
在試機的時候,問題暴露得更加明顯,線對張力不勻跳位,線對滑出張力桿刮傷,停機后電纜不能有效止退導致對絞線松弛……一個個難題接踵而來。那幾天,機修師傅們整天灰頭土臉、滿身油漬,前前后后忙個不停。經過多次的改進和試驗,終于制作出了滿意的小樣。
11月21日,設備改造終于完成了,但距離客戶要求的交貨期已不到半個月。為了保證按時交貨,電纜公司召開專題會議,部署交貨前各部門的工作任務,由生產部按工期倒逼到每道工序,再根據工序安排,對人員進行調配。正式生產的第一天,電纜公司還邀請客戶的技術人員進行了現場指導。
接下來的日子里,電纜公司全廠總動員,生產人員24小時倒班,管理人員晚上跟班,時刻關注生產進度,遇到突發情況隨時頂崗。以前數字纜成纜崗位大都是一個人操控四五臺機器,絞的是4對以下電纜,而改造后中心塑管式成纜崗位需要兩個人同時操作,絞的是25對以上電纜,工作難度增加了,人手也明顯緊張起來,車間里根據各工序的情況,隨時調配人員,搶抓進度。為了保證機器的穩定運行,操作工們的眼睛時刻盯在機器上,一刻也不敢放松。這么高強度的工作,白天還好,夜班就十分難熬。為此,電纜公司準備了牛奶、點心,給夜班人員增加營養。
在各部門的通力協作下,一盤一盤色彩鮮艷、圓整光亮的中心塑管式大對數數據電纜陸續走下了生產線,在約定交貨的12月3日,這批產品按客戶的要求全部生產包裝完畢,準備交貨。電纜公司員工緊繃了將近一個月的心,終于放松下來。
這次中心塑管式大對數數據電纜生產對電纜公司是一次艱巨的考驗,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,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,用堅持不懈、不服輸的拼搏精神,實現了對客戶的承諾。(盧超芳)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