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說說我們的高經理
經理姓高,名尚達,是我們云南尖峰水泥公司市場營銷部主持工作的副經理,也是部門里的老大哥。這個“老”,一是指年齡,他是部門里年紀最大的一位,和年齡最小的相差了三十來歲;二是指資歷,自1998年進入云南尖峰的前身接力公司成為第一批營銷員,至今已有22年,從沒離開過營銷崗位,把水泥從六順這個小山溝賣到了普洱、西雙版納,直到緬甸、老撾。
不管陰晴風雨,只要上班,高經理總是營銷部最早到的那個。一進辦公室,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,登錄銷售系統查看數據,審閱營銷員每天的市場匯報,這樣就能清晰掌握每個客戶的提貨信息,甚至整個市場的變化情況,這讓他能夠及時調整銷售策略,每天有的放矢地布置工作。
做銷售,只在辦公室里呆著當然不行。在我們眼里,高經理就是一張“活地圖”,全長約170公里的思瀾公路沿線,哪里有新開發規劃,哪里有新工地動工,近幾年普洱村村通、高速路、鐵路等項目的中標人、墊資商甚至具體到客戶單位來提貨的是誰,幾乎沒有他不知道的。有同事甚至這樣說,思瀾公路沿線哪個犄角旮旯有果樹,結的果子是酸是甜,高經理都一清二楚,更別說普洱的攪拌站、開發商了。我們的營銷員和客戶溝通中遇到問題,他總能敏銳地把握到客戶的真正用意,然后“對癥下藥”。
2014年我剛調到市場部的時候,云南尖峰剛投產不久,市場份額有限,客戶資源少,許多終端小客戶只能勉強寫出自己的名字,溝通時常有戒備心理,但只要高經理出馬,再難商量的人都會變得“通情達理”。即使是那些來廠里拉貨的駕駛員,說起尖峰的“高師”幾乎沒有人不認識,因為高經理經常會跟駕駛員聊天,從路況、車況、運價、貨源到家長里短,話題無所不包,久而久之,他對很多駕駛員的了解就跟家人一樣清楚。這些年,我們云南尖峰在滇西南市場的覆蓋率、占有率一直在同行中名列前茅,高經理功不可沒。
作為部門負責人,高經理對我們的要求十分嚴格。他要求營銷員的手機每天必須24小時開機,只要客戶有需要,即使是節假日也必須第一時間做出回應;他對營銷員個人著裝、衛生都有嚴格要求,說營銷員代表的是公司形象,必須得有股子精氣神;他要求開單員上班必須保持微笑,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得跟客戶、駕駛員發生爭執,必須耐心對待,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及時向領導匯報;他不允許我們的報表數據哪怕有0.01的偏差,如果有數據變動必須能說出原因。他非常重視團隊整體能力的提高,要求我們只要不影響工作,就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,公司組織的各種培訓必須全部參加;在網上看見水泥、營銷、財務等相關的知識文章,他經常會轉發給我們,讓大家一起了解和學習;只要抽得出時間,他就帶著營銷員跑市場,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人際交往、客戶開發、服務經驗,手把手地教給年輕人。當然,在跟客戶、駕駛員交流的時候,他也會經常幫我們“說好話”,讓他們理解營銷員、開單員的不容易。
高經理在工作上是我們的前輩和老師,在生活中又像是一位寬和睿智的兄長,對我們愛護有加。我們部門員工生病住院他都會去慰問,員工家里出了大事難事,他也非常關心。那年我兒子出生,他是除了我家人以外第一個來探望的;前年一位同事的家人病逝,他聽說后也第一時間前去慰問。不管是出差,還是休假旅游,他總不會忘記帶點特產回來跟我們分享。如果遇到什么鬧心的事跟他說了,他常常三兩句話就能讓我們茅塞頓開,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。或許是因為多年的職業習慣,他對社會上各類信息的變化特別敏感,知道好多五花八門的事情。比如哪里的房子性價比高,哪位醫生擅長治哪類病癥,哪里賣的東西更實惠耐用,哪個角落里能找到最地道的小吃,哪條路能最快到達目的地,乃至手機上那些千奇百怪的APP的功能,他都比我們這些小字輩清楚。
不過,雖然高經理見得多,懂的也多,但他的生活卻過得很簡單。他很注重形象,穿著打扮總是整潔得體,卻又難得買新衣服,我們跟他相處久了,遠遠看見衣服就能認出他。他宿舍里的衣柜是結婚時候買的,現在還在用呢。因為工作關系,他經常會有應酬,但食堂里的大鍋飯還是吃得很香,每次都吃得干干凈凈。
我們的高經理,就是這樣一個人。(尚永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