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資訊詳情
淺談凡爾賽文學
【概要描述】
淺談凡爾賽文學
最近,“凡爾賽文學”以鋪天蓋地的聲勢,占據了熱搜。說實話,光聽凡爾賽文學這個名字,給人一種十分洋氣且不明就里但很感覺厲害的印象。上網一搜,百科給出了解釋:指通過先抑后揚、自問自答或第三人稱視角,不經意間露出“貴族生活的線索”。說到這,你可能還是不太明白,我也是看了網上的例子才恍然大悟。其實,在我們的身邊,或多或少,有意無意,都曾出現過凡爾賽文學。
網上有很多典型例子,比如“剛剛隔壁桌的同事看到我的新包包,一直夸很好看,其實自己一點不滿意,這次十一黃金周不能全世界地買買買,只能委屈一下自己了。老公買包包的眼光也太差了,雖說是全球限量版吧,但也不是所有的限量都好看啊,哎,買都買了,就先背著吧”。這條動態很好地展現了凡爾賽文學的三大基礎要素:先抑后揚、明貶暗褒,自問自答,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。在我看來,這條動態不管真實性如何,總給人一種太過做作的感覺。
我在朋友圈也刷到過凡爾賽文學:“今天是我生日,他竟然偷偷從重慶飛來給我慶生,還準備了蛋糕,難道他不知道我不喜歡吃奶油嗎!”后面配著機票登機牌和點了蠟燭蛋糕的圖片。說實話,當時作為“單身狗”的我,看到這條動態,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那種戀愛的“酸臭味”!準備給她發個“生日快樂”祝福的手都按不下發送鍵。
“凡爾賽文學”背后到底是什么?是現代人內心深處無法被擺到臺面的虛榮;還是為了讓一些愛自己的人放心自己過得很好的謊言;亦或是單純隨大流模仿凡爾賽文學以調侃的心態宣泄內心的情緒。我無法去深究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,但有一點,我覺得大家最好不要碰——凡爾賽文學中那種隱隱表現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!
優越感并不是自信。自信,是建立在合理的自我價值判斷和自我能力評估之上的合理預期,而優越感,是建立在“我有你沒有”之上的自我愉悅,是一種基于攀比的虛假自我肯定。很多時候,人一旦有了優越感,那么雙方的關系就開始疏遠了。哪怕像凡爾賽文學一樣,用再樸實無華的語氣、再迂回婉轉的說辭,都無法掩蓋優越感帶給別人的不舒服。
《菜根譚》里說:“鷹立如睡,虎行似病。”真正聰明的人,不會將優越感寫在臉上,會把真正的優越感放在心里,把口頭上的優越感讓給別人,這才是與人相處最正確的方式。最后,希望大家對凡爾賽文學抱著一笑而過的態度,不用太在意其中內容,也不要隨大流成為“凡學”信手拈來的“凡爾賽玫瑰”。不忘初心,一片赤誠!(曹方濤)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